[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农家乐要富有“乡土味”
“十一”黄金周期间,自上世纪末开始兴起的“农家乐”如今依然是火热的旅游消费项目。期间,农家乐发展的模式和形态几经变迁,但城里人对“乡土味”的追求始终没变,尤其是近年来对稀缺性“农家传统”的消费持续升温。而反观我县几家农家乐,经营状况普遍不景气,很多是昙花一现,开始热闹一下子,随后就进入长长的淡季,资源浪费严重。 
如何让农家乐真正红火起来?以产业化的方式经营好“乡土味”是关键。发展“农家乐”不是简单地建一些亭台楼榭、楼堂馆所,搞一宗田园采摘、垂钓休闲项目,要真正贴合旅游者的文化消费心理,把他们访祖归根的怀旧意识、回归田园的自然情怀融入到农家乐“软形态”的旅游产品开发中,把“乡土味”作为城里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去经营。 
经营好“乡土味”就是要形成产业链式的旅游产品形态。围绕“吃住行游娱购”打造一体化的产品链,在每个部分不仅突出物质形态的野趣野味,还要把精神文化形态的记忆、感悟融入到各种体验活动中。另外,做好“乡土味”这道菜,以城市人生活方式为代表的城市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佐料”。农家乐不仅要创造农业、农村传统的东西,还要把城里人的生活元素以本土化的方式融合进来,在农家乐形成城乡文化融合、互动的场域。毕竟城里人“下乡品农味”只是为了尝鲜,只是短时间“走读”,在农村呆久了也就腻了,还要回到城市。城乡文化的融合往往能够把他们留得久些,在这里能同时找到城市和农村共融的消费产品,就减弱了“来了一次就不想来第二次”的心理,某种程度上促使他们把这里当成了精神归宿。 
实际上,农家乐经营也不完全局限于旅游假日,完全能够“常态化”。在城市化进程中,城乡文化的差异不断被缩小,而城市人回归乡野的寻根意识不断增强,每到周末到乡野拾趣,甚至到乡间山林买地置屋的城里人越来越多,“城里人下乡”实际上正逐渐催熟常态化发展的农家乐旅游消费项目。因此,掌握好“火候”,经营好“乡土味”,是农家乐经营“常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