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旱店子村曾是八路军盘东抗日根据地,当年的“花峪”惨案就发生在这儿。2005年以来,旱店子村先后修建了几个红色旅游景点,成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其红色旅游景区。
步行来到村东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拜祭先烈后,向东望去,云海峰涌,草木森森。登上村西山头,橡林蔽日、松涛飘香,凉亭的一角,在林间掩映,宛如人间仙境。“西边五六公里是盘山,北边20公里左右是金海湖,东南边那是翠屏湖,晴天时向远处看,这些景点都能看到。”张立新指着远处向记者介绍。
虽然景色迷人,又有“红色旅游”支撑,但这两年旱店子村的旅游业一天不如一天。
张立新告诉记者,2006年前后,镇上、村里负责给农家院推荐客人,那时大伙都不愁生意。“后来上面不给我们分客人了,生意就渐渐少了。”
许多客人嫌张立新的农家院环境简陋。“好几个客人问房间里为啥没独立卫生间,没那么多钱装啊。”张立新说,她家算干得最好的,一年最多赚3万多元,盖农家院那会儿花了12万,现在还差2万块钱没还清。
“角瓜炒肉、炒鸡蛋……”记者发现,张立新做的午餐及其晚餐菜品都差不多。“我就会做十几个菜,许多回头客及其我埋怨,老是这些,都吃腻了。”为了让客人吃得更好,最近,她买了些烹饪的书准备学做饭。
村民刘文英家的农家院,已经有两年多不开张了。“2009年,我们家半年多没接上100个客人,还不够我及其儿子、儿媳的花费,那年下半年我这农家院就不干了,让儿子、儿媳出去打工赚钱。”
刘广合说,村里也认识到景点单一,没法吸引更多游客的问题,正与镇里协商打造更多红色景区:“八路军小剧团”将成立,建立“花峪”惨案纪念馆的事儿正在调研,八路军“边区食堂”或将改头换面接待游客……
张立新感觉,将来村里的旅游景点多了,她的农家院也会火爆。刘文英则告诉记者,虽然现在不干了,可她一直在观望,哪天游客多了,也许她还会重操旧业。
八户农家院已经黄了仨。村党支部书记刘广合介绍说,旱店子村最多时曾有八户经营农家院,如今只剩五户还在勉强维持。
笔者认为:农家院旅游同质化、创新能力差,一味模仿是乡村旅游最大的障碍。想做好乡村旅游引进人才,持续创新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