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 章 详 细 内 容 |
|
|
|
乡村游产品“短板”需补齐 |
|
|
[分类:蓟县民宿新闻/蓟县乡村新闻][字号:18px/14px/12px][颜色:■■■■■■] |
虽然乡村旅游满足了人们对文化、生态、休闲的渴求,激发了农村建设的活力,市场前景十分美好。但综观当前的乡村旅游产品,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数量多但质量不高
当前的乡村旅游产品,在数量多的背后,还存在着质量不高、低水平重复的问题。已推出的众多乡村旅游产品中,有突破性、示范性的精品较少,更多的产品在刚刚推出、密集推销的当时热闹一阵,过后就归于沉寂,具备可持续吸引力的还很少。
当前的乡村旅游产品之所以质量欠缺,根本原因在于,一些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者是以一种简化和僵化的模式来开展工作的。规划理念既不是来自对旅游市场的调查研究,也不是来自对农村生活和乡土文化的深切感受。而是在规划之前就设立好了套路,然后按照这些套路拼凑甚至伪造资源,这就造成了许多乡村旅游产品的形式类型化、体验表面化、项目同一化。
民俗项目缺特色缺精品
当前的乡村旅游对民俗项目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形成了一股开发“民俗村”、“风情村”的热潮。在一些人眼中曾经很土气,甚至很落后的农村生活、乡土仪式和民间表演,成了许多乡村旅游产品的主要卖点。
然而,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民俗项目基本上是观光型的,当以民俗项目为主要卖点时,就会自然形成乡村旅游产品属于观光型的市场形象。此外,以民俗项目为主要卖点,还很容易形成农村已经过度商业化的市场印象。另一方面,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着民俗项目庸俗化凸现的问题。当前一些乡村旅游的民俗项目中,破坏人文生态的现象十分显著,有的将其他地方的民俗项目简单移入;有的为适应某种预先设定的“主题”,而大拆大建,完全扰乱了村落自然形成的历史文化脉络;还有的民俗项目将农村生活、乡土仪式和民间表演平面化、暧昧化、低级趣味化甚至丑化。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这些旅游项目,没有真实感、没有亲切感,也没有文化的深度,起不到人文熏陶的作用。
|
文章来源:蓟县农家院网 作者:蓟县农家院网 整理日期:9/13/2014 |
[文章浏览:1046][留言反馈][打印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