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 章 详 细 内 容 |
|
|
|
秋风迎秋实 农家话丰年 |
|
|
[分类:蓟县民宿新闻/蓟县乡村新闻][字号:18px/14px/12px][颜色:■■■■■■] |
全省各地秋收正酣,喜讯频传,秋粮产量有望再创新高,水果丰收价格喜人。虽然秋收尚未结束,我们已经看到农家脸上尽是欢颜。苹果挂满枝头,谷子染黄田野,美不胜收的景象遍布田野,又是一个丰收年。记者走进田间地头,倾听农家的诉说,分享他们的喜悦。
苹果园里说市场
“一斤卖了三块五,今年收成不错,价格也好。”万荣县王里村陈学正边摘苹果,边对记者说。他家13亩果园的苹果已被客商预定,摘下来筛选装箱马上运往外地。10月中旬,晋南一带的果园里,尚未落下的绿叶与红里透黄的苹果相映成趣,煞是好看,果农们又迎来了繁忙的采摘季节。
和陈学正一样,果农们普遍反映今年又是好年景,“产得多卖得好”。他说:“自打挂了果,心里就没安生过,又是干旱又是雨,今天把果子摘到筐里才敢把心放下。”确实,今年的气候没少让晋南的果农担心,不过好在有惊无险,果农们普遍反映今年的产量要比去年高出3%-5%。
今年我省南部苹果主产区遭遇的不利气候较多。今年七八月份水果主产区持续干旱,降水较少,此时正值各种果品的膨大期和成熟期,干旱明显影响果个增大和着色;进入9月份以来,全省各地降雨明显增多,且多阴天和多云天气,造成个别果树品种裂果和多数品种的着色不理想,对水果的产量和优质果率造成一定影响。老陈说:“好在我们有准备,该用的技术一项没拉下。”在此期间,各级果业部门和果农根据气候变化,适时运用了小水多灌、覆盖保墒、铺反光膜、摘叶转果等技术措施,不利气候影响基本得到化解。
相比之下,陕西、山东、甘肃等苹果主产地所受自然灾害则要严重一些,这些地区的苹果减产早在9月已成定局。敏锐的晋南果农们早已得悉兄弟省份的不利年景,所以他们对自己的果园格外上心。由于全国产量减少,预计今年的苹果将会走高,陈学正说:“咱们山西的苹果肯定该走俏了,今年我多收入万把块应该没问题。”
打谷场上话丰收
金秋时节,丰收的欢歌在广袤的三晋大地上处处飞扬。在襄垣县的霍村,连片的谷子地满目金黄,颗粒饱满的谷穗沉甸甸地压弯了谷秆,微风拂过,谷浪翻涌,甚是喜人。而承包这片土地的当地种粮大户刘斌,更是喜上眉梢、难掩喜悦。
在霍村村级活动场所前的空地上,我们见到了正在指挥工人们处理刚从地里收割回来谷子的刘斌,此刻,这里俨然变成了一个热闹而忙碌的打谷场。三轮车从地里拉回一车又一车的谷穗,有人忙着卸车,有人将谷穗摊平晾晒,有人用打谷机打谷粒;旁边,已经打好的谷子一堆一堆地堆成了小山,不远处,几个孩子在围着谷堆嬉戏玩耍,好一幅热闹的丰收场景。
谈起今年谷子的丰收,刘斌朴实的脸上乐开了花,一下子有了说不完的话。今年年初,刘斌以每亩650元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流转了100亩土地,准备大干一场,机缘巧合之下,与邻县的沁州黄小米有限公司合作发展起了订单农业项目,而该公司正是看中了刘斌所承包的土地土质优良并且集中连片的优势。
“我们的谷子因为是订单农业,所以全程不使用化肥,全部是农家肥,这样虽然在产量上要比使用化肥稍微低一点,但是市场销售前景很好,因为是真正绿色无公害,所以即使比市场价高出一、两毛钱,也有人抢着要!”刘斌自信地向我们介绍着。
谈话间,刘斌随手从地上捡起两穗谷穗说:“今年年景不错,你们看,基本上这15穗就能打出一斤谷子,今年的亩产能达到600斤左右,公司定的最低收购价是3.8元,考虑今年不错的市场行情,再加上我们绝对的质量保证,应该还有上浮空间。”接着,他兴致勃勃地掰着手指给我们算起了账:“这样算下来,刨去土地流转费、人工,还有一些损耗,应该能有8万元左右的纯收入。”
“首战告捷”的刘斌对于来年的发展更是信心满满,现在村里已经有好多人表示想入股跟他一起干,而想把自家土地流转给他的村民更是不在少数。刘斌说,因为谷子不能连茬种,所以明年准备种植高粱,种植面积要扩大到150亩,今后再陆续增加。“天帮忙,人努力,就一定不愁有好日子过!”刘斌坚定地说。
连慧
合作社里谈喜忧
10月14日,晋中市榆次区永康村,康源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侯仁英和几位社员聊得正欢。“今年收成不错,一亩打1400斤没问题,比去年好。”他们的合作社已经成立8年,陆陆续续流转土地1000多亩,全部种植玉米。
“有些是原来撂荒的,有些不把种地当回事的,但这些地流转到合作社都成了宝。”康源农机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具50多台,从种到收全部机械化作业。而且,采购种子、化肥等,价格也比散户要低一些,成本降下来,效益自然好。因为,用的种子好,用得技术好,合作社这1000多亩玉米明显好于周边的散户。合作社的玉米已经基本收完,侯仁英估算每亩比去年要多打100来斤,按照现在的价格可以多收入100多元。
相比之下,农机作业的收入就要低一些。康源农机合作社今年又添置了3台玉米联合收割机,“市场价19万多元,补贴7万元,只掏了12万多元就买回来了。”这一季,全社28台玉米联合收割机,每台平均作业了700亩左右。侯仁英说:“作业量明显低了,去年每台最少也能达到1000亩。”按照每亩80元的价格算,他的玉米联合收割机今年每台毛收入5万多元,纯收入只有1万元左右。由于玉米联合收割机数量增加,竞争越来越激烈,玉米机收的生意已经不太好做。3年前,玉米联合收割机还是新生事物,一台机器作业三四年就可以回本,现在全省保有量已经上万台,回收成本的周期明显变长。
今天,几名社员聚在一起就是谋划明年的打算。侯仁英说:“明年不能再新增玉米联合收割机了,必须转转方向。”今年合作社种植了300亩用作饲料的青储玉米,效果不错,每亩能收入1400多元。他们商议,明年可以照这个思路发展,扩大青储玉米面积,再上几台专用机械,争取收入再上个台阶。
|
文章来源:蓟县农家院网 作者:蓟县农家院网 整理日期:2014-10-20 |
[文章浏览:1153][留言反馈][打印文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