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县农家院网刊登蓟县梨木台农家院、蓟县九山顶农家院、蓟县黄崖关农家院、蓟县盘山农家院、蓟县八仙山农家院、蓟县毛家峪农家院、蓟县九龙山农家院、蓟县翠屏湖农家院信息。  
 文 章 搜 索
选择分类
关键字词
本周阅读排行
 乡村旅游势头遍地开花
 大力发展农家乐 备战“金秋..
 成立旅游合作社 让农家乐的..
 成都6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出..
 七十六团特色农家乐培训受..
 农家乐里笑声浓
 平湖灶画“墙外飘香”给外..
 “农家乐”应更有“个性”..
本月阅读排行
 联系我们
 民宿突出文化要素
 蓟县民宿开始营业啦
 关于我们
 蓟县山间民宿
 蓟县民宿大全
 蓟县小自在山庄
 烙葱花饼,香!
文 章 详 细 内 容

九旬老人自办农家书屋30年 誊写小常识赠村民

[分类:蓟县民宿新闻/蓟县乡村新闻][字号:18px/14px/12px][颜色:]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了扬子州镇三联塔下头自然村的“陈人愿书屋”。书屋陈设虽然简朴,一张小桌子、几把木椅、几排书柜,但一切井然有序。记者来到书屋时,陈人愿老人正安详地坐在那看报。 
陈老的儿子陈小金告诉记者,父亲早年在市工商联、扬子洲供销社工作,自1981年退休后,为了让老乡多读书、读好书,老人萌生了创办农家书屋的想法。回想起当时父亲创办书屋时的情景,陈小金娓娓道来,“那个时候条件不好,我父亲就每天蹬着自行车,到十多公里外的旧书市场淘书。”陈小金还说,为了买书,父亲省吃俭用,将每个月为数不多的退休金都用在了买书上。 
陈小金说,他父亲今年已经91岁高龄了,虽然听力有些衰退,但身体状态还是不错,依然坚持每天读书看报,或许这就是他健康长寿的秘诀。 
30余载藏书已有一万余册
据陈小金介绍,书屋的藏书量从最初的几百册增加到现在的一万余册。“由于展柜有限,很多书放不下,大部分都放到家里去了。”陈小金说。记者在书屋看到,陈老藏书涉及面很广,包括小说、文选、科学养殖、就业、政策科普等各式图书,既有现代版,也有线装的古籍善本。 
“过路的村民经常会进来看书借书,我们不收取任何押金,也不用办证,就是希望可以让村民们多看书,充实自己。”据陈小金介绍,书屋自开办以来,平均每年大概有300多人次借阅。近年来,全社会反腐倡廉的氛围渐浓,陈人愿书屋中的廉政格言警句、典故、漫画等内容的书籍深受当地村民欢迎。目前,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陈人愿书屋被授予“廉政书屋”。 
陈人愿老人说,来这儿借书看书的人他已经数不清了,办起免费书屋后,村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来不少农民没事就喜欢聚集在一起打牌,现在农闲的时候,大家都喜欢来书屋看书。 
91岁高龄仍笔耕不辍
尽管已过鲐背之年,陈人愿老人开办农家书屋的劲头却丝毫不减。“只要我还在,就会继续买书,继续借书给大家看。假如我不在了,也希望我的子孙能把这件事继续干好。”据悉,2012年,陈人愿老人的农家书屋被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农家书屋优秀示范点”,陈人愿老人也被授予“全国优秀图书管理员”荣誉称号。 
交谈时,陈老递给记者一些手抄稿,陈小金告诉记者,父亲每天都坚持写字,誊写一些医疗保健、农业科技方面的小常识、小窍门,免费赠送给周边的村民,“家里这些手抄稿很多,字数至少有几十万字了。父亲只要身体硬朗,还会去乡村街道,挨家挨户送防雷、防暑等小资料。” 
陈人愿老人总是对人说:“多看点书,多学点知识好,我都90多岁的人了一样在学习。”老人用自己的行动一直感染着每一个来他图书室的人。 


文章来源:蓟县农家院网  作者:蓟县农家院网  整理日期:8/11/2014
[文章浏览:1031][留言反馈][打印文章]
友情链接 ·雾灵山农家院  ·梨木台大森林农家院   ·蓟洲国际旅游度假村    ·十渡农家院   ·梨木台金辉农家院   ·蓟县旅游网   ·盘山小崔农家院  
 
Copyright @ 2014 www.jxnongjiayuan.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蓟县农家院网版权所有